寶馬集團在循環(huán)經(jīng)濟領域又邁出了重要一步。在其位于德國南部奧博施萊斯海姆的增材制造園區(qū),公司開始將粉末廢料和報廢部件回收利用,制成新的3D打印材料
Polymaker的這款新型玻璃纖維增強PPS(聚苯硫醚)材料強度和剛度接近PEEK,耐熱性和耐化學性也高于PEI,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Troy Sun表示,其旨在“將超高性能領域的可及性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”。其零售價為每500克線軸66美元。相比之下,Prusament PEI 1010的零售價為每500克139美元,而Bambu Lab的PPS-碳纖維的零售價約為每500克86.67美元。
新型CeraFila SUS316L不銹鋼長絲由日本第一陶瓷公司開發(fā),它通過僅采用熱脫脂和燒結工作流程,減輕了精加工負擔,可以簡化擠壓式3D打印機用戶的內(nèi)部金屬零件生產(chǎn)。
當今應用最廣泛的工藝之一仍然是粉末床熔合。有兩種技術主要因所用熱源不同而有所差異:激光聚變(L-PBF)和電子束聚變(EBM)。其原理保持不變:將散布在印刷板上的金屬顆粒逐層融合,以創(chuàng)建所需的3D模型。但使用激光或電子束來執(zhí)行此操作顯然是不同的。那么,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流程?這兩種技術各有什么特點?它們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?
在制造堅固的零件時,最重要的選擇之一就是所使用的材料。盡管打印過程起著重要作用,但主要還是材料決定了最終組件的許多特性。你怎么知道該選擇哪一個?最堅固的3D打印材料有哪些?
晶格或點陣結構由以模式(稱為單元)連接的節(jié)點網(wǎng)絡組成,這些節(jié)點不斷重復或變化,從而在零件性能或生產(chǎn)方面提供好處。在傳統(tǒng)制造中,晶格很少見,因為這些工藝無法產(chǎn)生如此復雜的設計。這就是增材制造的優(yōu)勢所在,使晶格和3D打印成為完美的組合。